阅读历史 |

第65章 同事情怀(1 / 1)

加入书签

我在一家棉纺厂干了十四年。这家棉纺厂是整个集团的一个分厂,为其它的分厂提供纱线。

这个厂可以说是大家最不愿意去的一个厂子,没有之一。纺纱很多人都干过,一年四季又热又潮湿,三班倒,在那里上班可以说就是服刑。人家别的厂上班期间累了可以歇一歇,我们那个厂人跟着机器转,一旦离开机器不是断头就是停车。

更严重的是领导无数,大大小小的管理人员快赶上干活的人数了。一会儿这个来转转,一会儿那个来看看。一会又来一个查卫生、查现场、查劳纪、查生产……查出问题来就要落实责任到员工头上,最少罚十元,多则上百。

有时领导来了兴致,举办个技能大赛,奖前三名,罚后三名。辛辛苦苦干一个月,罚款最多的能到三百多。

每天班前会,班后有时也要培训,即使不培训,有的员工处理不好交接班,也要去帮着处理,不帮会被罚款。

工资里面包含的名堂不少,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绩效工资、加班工资、工龄工资、餐费补贴、出勤岗位育后补贴、其他工资及补贴,加起来五千块左右。但实际上还比不过别的单位啥也没有,光有计件工资的收入。大家不要觉得五千块钱好像不少,其实在纺织行业五千块一点都不多。

厂子里每个月都有辞职的员工,但不见得每个月都有报名的新员工。因为这个厂子在整个县城都有了臭名。提起这个厂子大家都摇头。即使有来干的,干个几天受不了就走了。

由于人越来越少,领导就加大了在职员工的工作量,但工资是没有上涨。这样一来员工的情绪就非常波动,辞职的陆陆续续走人。直到有一天厂子被迫关停。集团的意思是不辞退,而是分流到其它的厂区车间。但是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岗位,所以一大批员工选择了辞职。我也是那个时候辞职的。

其实从入厂的头一天我就想走,迫于手中无钱,只好坚持干着。后来交上了保险,为了保险就一直干着,不为了保险早就不干了。

在厂子工作期间结识了好多好朋友,他们有的辞职了,有的分流了。由于这一变动大家都分开了。说实话我不愿意和天天见面的朋友们分开,但是人家开厂子的想的和咱们打工的哪能一样呢?人家是专门看挣不挣钱,而不是顾及什么交情。在他们眼里我们打工的都是会说话的机器,用谁都是用,才不会管你是张三还是李四呢。

离开这个厂子之后的短期内还有联系,时间长了联系就断了。虽然有联系方式,有聊天软件,但是已经不联系了。当然不是说大家的交情经不住时间考验。我呢,是怕影响到人家工作,上三班随时都有可能在上班,也随时都有可能在休息,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我都不愿意去打扰人家。但只要他们联系我,我都很开心。

有一位最好的同事,也是舍友,我们住同一间单位宿舍,经常一起吃饭、吹牛,上班劳累了八九个小时,下班后就一起出去蹓跶,吃饭。现在他也另找了工作,我则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回家照顾父母。

不管在什么地方干活,总会结交一些朋友的,然而有句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厂子也不是铁打的,干活的也不是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记得厂子关停后每个班次都一块到外面吃了顿饭,名曰“散伙饭”。还拍了照片,如今再回想起来令人唏嘘。

对大多数同事们了解其实并不多,上班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接触,下了班又各忙各的。除了少数关系特别好的之外,大多数也就仅能叫上名字来而已。

通过短视频平台发现了一些同事,关注后浏览他们的视频才多多少少地多了一些了解。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交很多朋友。但是对于一个干了十几年的厂子,厂内的机器、同事,厂外的一草一木已经深深印入心间,就好像自己的第二故乡一样难以忘怀。

但愿大家都能珍惜相遇,人能相识就是难得的机缘。多善待人,是对生活最好的回应。

在这里也对那些开公司的老板们说一句,人能到你单位去干活就是你的福星,你理当好好地善待他们。不光要求他们怎么干活怎么出力,更要给他们留下一份情怀,一份怀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