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零六章:朱家华(1 / 2)

加入书签

病人从地上站起来,打量着梁珍:“同志,是你救醒了我吗?你是医院医生?”

梁珍微笑说:“是的,是我救醒了你,但我不是医生,刚醒来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啥?你不是医生?那你——”病人很惊讶:“我感觉有人打了我一下,但不知打在什么地方了,现在感觉很清爽,是你打醒了我吗?你真是救我的神医?”

梁珍摇摇头笑道:“没有神医,我只是郎中,才从榆州到江城,你有缘遇到了我。”

老伯看儿子不仅是苏醒,苏醒还要浑浑乎乎一个多小时,才能正常说话,现在的儿子已经清醒思维正常,眼睛也比以前明亮,这明显是病情好转啊!

“神医!万分感激你救醒我儿,还请你给他把把脉,看病情还需要吃什么药?”

梁珍也想了解病人身体情况,发病前后脉象变化,其中的辨症关系,拉过病人的手把脉。

现在病人脉象已经从狂乱无章平复,左关脉象弦涩,右关脉洪稍紧,说明羊角疯发作跟肝阳上升有关,脾胃湿热加剧肝功能不畅快。他心肺功能正常,昏迷不至死亡。

“老伯,病人脉象基本恢复正常,已无大碍,回去医院看中医,他会开些平肝清热祛湿药调理,如果经济不宽裕出院也可以了,近期病不会发作的。”

“神医,我儿住院一个多月了,住院期间发病三次,每次都抢救一个多小时。神医,我们是从地市医院转到江城医院的,你看好我儿的病需要多少酬谢,我一定想法筹到!”

“老伯,我只是因事到江城来,偶遇病人危急出手救治,不为图报酬。你家有这病人花费已经很大,我是榆州人地市也算同乡,酬谢就免了。”

“神医,酬谢是必须的,同乡更要知恩图报,现在手头钱不多了,你把地址告诉我,回家一定奉上酬谢!这是我有名片,到地市很容易找到我的。”

老伯递上名片,梁珍看片上印着:朱家华,地址:地市委宿舍大院八号楼,电话:经贸委623378,工业局623928.,梁珍想,老伯是个领导干部呢,为啥不印职务头衔呢?

梁珍还没有想到要印名片,他觉得县里大多数人都认识自已,生意场上的人也都认识用不着名片。他不需要向陌生人推销自已。

梁珍写了张纸条:梁珍,地址:榆州县云龙庄,电话:785826.把纸条递给老伯。

老伯接过纸条诧异说:“神医,你不在医院服务,也没开诊所吗?”

梁珍淡淡一笑:“老伯,我说过没有神医,我是个郎中,还没有以医为业,现在为村民推销香蕉搞活流通。江城五一上市的香蕉就是我运来的。”

“神医,你的医术高超,应该是祖传的吧?为啥不以医为业救死扶伤,为民造福呢?”

“老伯,人必须有吃的才能生存,当食不果腹的时候,首要的是发展生产获得温饱,所以我开荒种香蕉,改革种稻规矩粮食增产40%!吃饱肚子比救死扶伤更有意义吧?”

老伯十分惊讶,这神医竟然有这样的胸怀,以他神奇的医术发家致富很容易,他却放弃行医种香蕉发展生产,让村民吃饱,推销香蕉搞活流通,以村民脱贫致富为已任!

“神医,梁珍同志,你是党员干部吧?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当然更有意义,救死扶伤是崇高的事业,但是得福的人数有限,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得益的是广大民众啊!”

“老伯,我不是党员干部,只是个村官,让乡亲脱贫致富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脱贫啊!”

“梁珍同志,你的村民致富了,肯定能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这两年传说榆州农民发了香蕉财,你功不可没!云龙庄集体时候分红多少钱?分地后村民收入怎样?”

“老伯,集体时候七八年十分工一元二角八分,分地时集体香蕉地没有分,砖厂股份没有分,去年分红按人头分,大小有份,每人357元,。可以说是脱贫了。”

老伯点点头,人均357元,不包括个人土地、务工、做生意收入,肯定已经脱贫步入小康了!云龙庄集体时候生产就已经很先进,多数村集体分红在五六毛钱之下呢!

“梁珍同志,传说榆州有香蕉楼,云龙庄有香蕉楼吗?有几幢香蕉楼呢?”

梁珍微笑,香蕉楼传到地市竟然只是传闻,不是确实消息!榆州宣传部工作也太没谱了。

“老伯,香蕉楼肯定是真的有,起码在十几个村存在,云龙庄去年有六幢建成成香蕉楼,今年有三十幢香蕉楼在建,秋冬就可以完工,明年将有更多香蕉楼兴建!”

哗!一个村三十幢香蕉楼!城市也没有三十幢大楼兴建啊!这香蕉经济真脱贫致富啦!

“梁珍同志,云龙庄多少人口,从六幢香蕉楼发展到三十幢,发展很快啊!”

“老伯,云龙庄分地时人口503人,耕地457亩,其中集体香蕉地130亩。”

老伯说:“是地少人多村庄呀,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修真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