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六章 开中纳银(2 / 2)

加入书签

食盐产量,合理的控制盐引发放数量,只要解决了守支问题,那么无论是纳粮还是纳银,商人都可以接受。

如何增加食盐产量,以如今的生产力想在技术上大幅度提高产量是不太可能的,只能从调动灶户的积极性着手,李杰首先在文中写到,在出身上给予灶户希望,每年在盐场中评选优秀灶户,其后辈子弟可以参加科举,一旦中举便允许其子弟脱离灶籍。

这条也不是李杰异想天开,其实明朝乡试应试人员来源十分广泛,未入流官吏、武生、医生、军余、舍人、匠之类,皆得赴试,如今只不过是在其中加上部分优秀灶籍子弟,古人对于科举的渴望超乎想象,可以用出身来调动灶户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食盐产量。

其次,在余盐收购价格上适当提高,定额的产量本属于灶户的职责,勿需提高收购价,但是在余盐方面是可以调动的,这样的话,勤奋的灶户一来有脱籍的希望,二来收入增加,积极性会更高。

至于灶户脱籍带来的人手短缺,李杰也在文中写到,首先一开始控制灶籍应试名额,集中人员开发新的技术增加产量,李杰将后世关于海水晒盐的一些经验经过筛选,将适用于现今的方法写在在策问之中,等到食盐产量增加之后,在逐步扩大灶籍人员应试名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游戏竞技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