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六十一章 重新开工(1 / 2)

加入书签

再看一遍《归来》,张元君有不一样的感受。
陈道名和巩丽演的当然极好,但他看这个故事没有惊喜感。
张一谋拍那段历史太驾轻就熟了,当然,没惊喜感也不能怪导演,现在不是拍《活着》那时候了,已经没有反思那段历史的社会条件了。
“一定会有人说相比《活着》,张一谋退步了。”都不用点开评论,张元君预料到一定会有观众这么说。
“废话,现在哪还让拍《活着》啊。”看电影的观众上下嘴皮子一碰倒是简单,他们会要求张一谋每一部都是《活着》,要求陈楷歌每一部都是《霸王别姬》。
“但《归来》依然是张艺谋自《英雄》以后最好的电影。”
刘艺菲完全没在听,她叨咕了一句:“巩丽演的真好,感觉陈道名都没演过她,那种老来失忆的状态,好准确。”
“你以为巩皇是白叫的?”张元君也承认陈道名在戏中没演过巩丽。
剧组虽然暂时停拍,但不会完全停工,后面要拍的戏要提前准备,演员要提前对好词,要排练就在执行导演和副导演的组织下排练。
剧组工作还是稳步地往前推。
媒体也是趁着这几天导演离开,剧组时间多,上门采访。
剧组也乐得在这几天多给演员们安排采访,反正事情也不是很多。
张元君今天在酒店没在片场,刘艺菲过来走位,被剧组安排接受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的采访。
记者早上来现场,见刘艺菲一手拿着剧本一手拿着水杯和剧组工作人员在对台词磨走位,记者说:“昨天就到了,听说你在这儿,特意过来。”
刘艺菲不吃这套,笑道:“太假。故意套近乎。呵呵。”
刘艺菲对了一遍词,就和记者走出摄影棚:“你真是昨天到的?”
“昨天晚上到的。”记者道。
“辛苦辛苦。”刘艺菲笑道。
“先给我们录个片头,跟观众打声招呼吧。”
“行。”刘艺菲接过记者的话筒,站在摄影棚外的一辆房车旁边,对着镜头说:“《中国电影报道》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刘艺菲,欢迎来到《女人的碎片》剧组。”停了两秒,“好了吗?”
“好了。”摄影师比了个ok的手势。
今天的探班采访形式很轻松,刘艺菲带着记者在剧组一边逛一边闲聊。
主要还是以记者拍摄为主:“我们今天多拍点,后面还能多剪几个片子。”
刘艺菲先和记者在摄影棚外逛,聊些闲话。
记者问她:“第一次和张一谋导演合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倒没有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导演对演员对剧组上下的要求会更严格一点。”
“要是拍的不好,导演会骂人吗?”
“不会。”刘艺菲摇头,“我进组之前也觉得导演要求这么严,脾气可能会大一点,但张一谋导演永远都是好声好气地跟你说话,不会在语言上给演员压力。
“他非常有耐心,会很细地帮你把人物和剧情吃透。”
“导演可能舍不得骂你吧。”记者猜测。
“也没有,”刘艺菲笑笑,“他对谁都是这样。”
刘艺菲向记者介绍剧组情况:“开机这几天都在棚里拍,导演拍完一组镜头才去了戛纳。”
记者忽然说:“这脸上是怎么弄的?有点脏。”
“我看看。”刘艺菲说着就对着面前的摄影机看去,摄影师也真的配合她,拉近了给她当镜子用。
“能看见吗?是粘了点东西。”记者说。
刘艺菲从镜头里看见自己额头上确实有点脏:“可能是。”她并不在意,“刚才走位,碰到了吧。”
“那处理一下。”记者道。
“好吧。”说着和记者一起走向棚里。
回到棚里,刘艺菲自己用纸巾擦赶紧额头也就是了。
“这里就是我在电影里的房子。”刘艺菲向记者介绍,“本来打算在一個真房子里拍,但试验了几次,真房子的格局不好摆机器,拍不出导演要的效果,就在棚里搭了一个房子。”
25分钟的长镜头要保密,不能说给记者听。
“元君今天没在剧组吗?”记者随口一问。
“他在酒店那边做专访。”刘艺菲道。
记者又说:“这是你和元君第几次合作?”
“《催眠大师》是第七次,这是第八次。”刘艺菲笑道,“不数还不知道,一数还真是太多了。”
“会担心观众不愿看吗?”
“会。”刘艺菲老实回答,她确实有这个担心,两人合作太频繁了,她反问记者,“你看这么多会有审美疲劳吗。”
记者并不回答她的反问,而是说:“粉丝还是愿意看伱们合作的吧。”
被刘艺菲带着在剧组逛了一会儿,记者该拍的也拍到了,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21号,张一谋结束戛纳之旅,22号中午,张一谋出现在《女人的碎片》剧组。
张一谋回到剧组就开始组织复工,只在准备工作的间隙才跟剧组同事聊聊此次戛纳见闻。
还不忘跟刘艺菲说:“我看过你那个《白小姐》。”
刘艺菲眼睛亮了,但又不好意思直接问张一谋对影片的看法,但张一谋怎会不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