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23:元凰五年(下3)【求月票】(2 / 3)

加入书签

…”

褚曜却没有想过这种可能。

毕竟,以往任何一个强大国家都不曾这么做,倒不是国主不想,而是武胆武者这个群体很难被约束。越是压迫,他们越是反弹。将他们逼急了,聚众起兵,杀入王宫让国主血溅朝堂,这也不是不可能。褚曜眉眼间浮现忧色:“此事,当徐徐图之啊。”

“主公又为何突然萌生这一念头?”

沈棠道:“不是突然萌生的,是一开始就有的。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让这个世道和平下去。可否让所有人都赤手空拳?一人能造成多大的危害?只是,这种情况对于两方势力交锋并不适用,上位者博弈从来不看底层军士死伤,他们只要打胜仗就行。”

她认真道:“真正的和平,只有所有人都惜命,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的时候,才会降临。换而言之,当任何人都身处死亡危机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生命的美妙。”

褚曜觉得主公这话有些怪异。

但他又不得不赞同这点。

只是,主公的假设无法转为现实。

现实是武胆武者不会轻易抛弃自己的权利,触碰他们建立私兵部曲的合法性,便是与整个武胆武者作对。沈棠闭眼揉了揉几天没睡觉而发胀的脑袋,一双微凉的手轻重适宜地按揉,极大缓解不适感,她道:“临战征兵或者募兵,入伍皆是青壮,战力是有保障,但国家军需开支太大,风险也高,一个不留神便会让地方豪族趁虚而入,拥兵自重。回头敌人没打掉,自己人先亮刀子……一旦地方私兵成了气候,下一步……”

沈棠没有继续往下说。

本来出身好的武胆武者依靠家族豢养私兵部曲就够让人头疼,若是临战征兵,相当于给他们递上名正言顺扩张的借口,野心旺盛之辈哪里会错失良机?这也是贼星降世两百多年,始终没出现真正大一统国家的主因之一——大环境对有野心的军阀太有利。

说起来,她自己也是标准的军阀。

褚曜轻声道:“可以选择稳一些的。”

沈棠答道:“稳定一些的,兵农合一的府兵是稳,康国军需支出压力也小,但问题也大。若在各地建立折冲府,日后边关战事频发,调兵过于费时,也耽误军士农时。”

府兵就是农闲时训练。

无战事耕种,有战事上战场。

边关作战很少能速战速决。

特别是碰到北漠这种不要脸的混子。

你气势盛的时候窝着不动,你稍微懈怠就带人过来骚扰,你一反击就逃之夭夭。只要没被抓到剿灭,北漠就敢一直这么“挑逗”,强行拖延战局,拖到拖不下去为止。

纵观北漠数百年间数十次南下作战,基本都是这套路,甩不掉又打不死,烦人!

一旦被调去的府兵陷入长时间拉锯战,势必导致农田荒废。若朝廷这边的补给安抚跟不上,时间一长就会军心涣散。军士作战敷衍或者干脆临阵脱逃,那也常见的。

府兵基本是自备武器干粮军服。

不吃朝廷的粮饷,虽然能减轻军需开支压力,但人家也有底气不配合。最重要的是,这一条件就限制了贫农出身的军士。去当府兵的,家境基本都比较殷实富裕。

沈棠研究过采用过府兵制的国家。

不断总结他们的利弊得失。

这也是她一直举棋不定的主因。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若要采用它,就不能忽视它的问题。

沈棠:“我的打算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良,入伍士兵可以退伍,满足年限就可以退,恢复成普通人。士兵阵亡必须慰问抚恤,人心不能凉,地方这块必须及时……”

那几个采用府兵制度的国家也有抚恤士兵家属,只是王庭日渐慵懒,地方这边人事懈怠。阵亡兵士家属都收到消息了,地方这边还没派人去慰问,人心如何能不凉?

收买人心也是有讲究的。

这一块,沈棠肯定要死抓。

褚曜:“退伍?”

沈棠理所当然道:“自然是退伍,五六十岁的普通人上战场,那跟送死有什么区别?各地折冲府都要保持青壮战力才行。”

年龄适合的入伍训练,年龄超标的退伍,去种田也好,去做生意也好。若是日后有了战事,战场打到康国境内,这些人也能迅速集成战力,总比普普通通的庶民好点。

她道:“折冲府除了自有的耕地,让他们自给自足,王庭还要给予一部分军饷。此举也能加强军士对康国王庭的认可……”

褚曜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若无战事,持续招募青壮入伍……”采用府兵制,分给折冲府田地,他们自己就能自给自足,主公还要增加军饷……唉,户部那边听了,怕是要发出尖锐爆鸣音哦。

而且,府兵日常也不都是训练和耕田。

褚曜担心道:“会不会太浪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魔法相关阅读: